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少子化」的查詢結果共546筆

「房市掀起小宅風,坪數不斷往小做,其實不是很健康。」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全聯會理事長戴嘉聖表示,高價宅限貸令阻礙中大坪數的剛性需求,變成有錢人不願意買,預算有限的人買不起,呼籲政府應放寬這10年前制定的..

少子化嚴峻,不少人認為總有一天台灣房地產會崩盤。一名「房地產收藏家」發文分享自己的看法,認同台灣確實進入少子化時代,但不是每個縣市都在少子化,一部分縣市不但人口沒減少,甚至快速增加中,如果要選適合的地..

房價不斷飆漲,尤其是雙北市,即使是小坪數也可能破千萬。一名網友就相當有感,表示只要房子位在雙北市,地點不要太偏僻,通常低於2000萬都會秒殺。日前朋友賣出一間套房,還賺了1100萬,讓他超傻眼,「雙北..

今年三月,曾任高雄代銷公會理事長、同時亦是龍登國際廣告董事長戴嘉聖,接任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第六屆理事長,致詞時他提及未來營建與代銷行業,都將面臨AI技術、淨零議題。

隨社會結構改變,房市小宅化,居住環境可能因狹窄、沒有完整的洗衣環境,使得自助洗衣店數量大增,全台5年大增2815家,翻倍成長。其中以台南增加3倍以上最多,房仲表示,除了基期較低,也與年輕人大量移入有關..

近年台灣面臨少子化,不只影響大學招生,周邊過去很熱門的學生套房,連包租公都出現衝擊。根據實價登錄,中山大學周邊有棟學生宿舍,以1億元成交,專家表示,中山是高雄老牌大學,新生報到情況也很踴躍,有人接手學..

放眼台中七期,以競爭奢華規格的豪宅圈,寶輝20年來僅規劃百坪以上產品,圍繞國家歌劇院旁,數百坪宅邸更是其主流住宅空間,而寶輝「101 Theater South」未登場即讓人驚呼,首次於歌劇院國際豪宅..

許多學子到外地讀大學、攻碩士,大多選擇租屋,也有能力足夠的家庭乾脆買房。就有家長表示,孩子要到台中讀碩士,比起租屋兩年,不如買個套房投資。對此,信義房屋專家分析,如今少子化情勢嚴峻,要置產的話,多少要..

房價高漲,市場主流從過去3~4房產品改為以2~3房,觀察近10年台中市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發現,35坪以下產品,增加7萬4832宅,占總戶數比例近50%。信義房屋專家表示:「小宅當道已是台中日常,也成為..

少子化嚴峻,但房價還是一直漲,觀察七都幼年人口與預售房價,人口下滑19.2%的台北市,房價也有3成以上漲幅。而房價漲1.4倍最多的台中,人口也減少1成,顯見少子化目前仍影響不了房價。

隨著房價居高不墜加上家庭結構改變等現象,住宅型態也逐漸改變,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2023年底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僅剩下2.53人,單戶量再創歷史新低,進一步觀察台中市2023年住宅買賣市場,熱銷坪數分布中..

不少家長買房時,會把明星學校列為重點考量因素,現在競爭年齡不斷下修,連幼兒園也要搶報名。無懼少子化衝擊,高雄有2間新建幼兒園即將陸續招生,分別位於鼓山、楠梓區,其中文26幼兒園還能跟韓團TWICE成員..

「不生小孩,以後房子要給誰繼承?」一名網友透露,很多30歲左右的朋友購屋,但願意生孩的沒幾個,好奇30至40年後,大家都老了,這些房子該怎麼辦?文章曝光後,多數人主張「根本不會有繼承問題,最後病榻時可..

受少子化、房價高漲、限貸等影響,不少一線豪宅建商推案也漸縮小坪數。像是大陸建設今年預推4大案,就有8成規劃50坪以下,21~30坪則有2成。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大陸建設推案存量達800億元,其中有6成..

少子化衝擊房價?建商業者直言,以前三代同堂到現在兩代都不同堂,購屋需求量像細胞分裂一樣,多3倍的量出來,少子化至少10年內不會衝擊房價。信義房屋專家補充,多年後,就算家戶數成長已到臨界值,蛋黃區房價也..

少子化現象難解,幼兒園愈來愈難經營,連兒福聯盟都入手幼兒園當辦公室。高雄也有2間幼兒園結束營業後,屋主分別開出年租金720萬元、348萬元找租客,專家分析,幼兒園大者恆大,小品牌大多難以生存,只能無奈..

央行升息半碼,跌破市場眼鏡,新青安房貸利率將變成1.9%,以貸滿1000萬元、40年期試算,每月要多負擔656元,等於近6杯星巴克小杯拿鐵。信義房屋專家表示,升半碼對市場不是壞事,有助於讓不斷創高的房..

2024年正迎「府城四百年」, 作為歷久不衰的文化城市,隨著日趨成熟的科技產業,儼然已成為一座接軌國際的古都。有著龐大的新貴紅利,近年跳躍式的人口成長明顯可見,有了市場剛性需求,臺南宜居性亦廣受討論。

近3年來台中建商掀起幼兒園購地潮,根據過去資料顯示,台中市區已有至少11起幼兒園相關的房地交易,而最新消息指出,位於公益商圈、七期南側大墩十二街的私立幼兒園,也被建商高價收入囊中,粗估總金額超過10億..

內政部今天指出,外界常說高房價導致年輕人不婚不生,應是聽似有理、但無確實根據的說法;是否擁有住宅與不婚不育,從數據角度來看,兩者間更像是獨立事件,不宜混為一談。